左耀国官方网站
http://7792.diaosu.cn
左耀国首页>文章>正文

感受俄罗斯

更新时间:2024-05-22 03:26:43 作者:zuoyaoguo
 
感受俄罗斯
 

八月中下旬,我随考察团,绕道香港,赴俄罗斯参观两周,见闻、联想颇多,记下几段观感,供未去或准备去俄旅行的朋友们增加些感性认识。

见面之礼

从香港起飞的俄航班机,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飞行,到达莫斯科时正是夕阳晚照、红霞满天,微风吹来,身心轻爽。黑色森林环抱的机场上格外空旷;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莫斯科城北国际机场,但观其规模和豪华程度远不如香港的新空港。走出机舱,踏上了久慕的俄罗斯土地。但见候机大厅内人头攒动,各色人种行色匆匆。在入关验证处排队办理一个多小时,不知在那个关口上,我们的领队张编辑被扣下。签证处的官员晃动着两个指头,双方语言不通,无法协商交涉,只得献上二百港币,作为我们这批懵懂客的入俄见面之礼。后听导游讲,俄罗斯公职人员薪水很低,索取灰色收入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,街上的警察是最常见的灰色收入阶层。

曾有文章说,美国的汽车驾驶教练员最愿教中国学员,也最愿给他们出难题,以获取贿金。我们平时无送小费的传统,但盛行用钱财辅路,以打通关系的行事习惯,不但“造就”了自己的贪官,也“培养”了老外们的索贿欲望。近日又从新闻上得知,我们正在莫斯科时,发生的8.24空难,就是两个车臣黑寡妇通过票贩子,向机场安检人员行贿1000卢布(约合34美元,近300元人民币),得以过关登机,造成了两驾客机的近百人命案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看莫斯科

我们的上一代人,对苏联老大哥的克里姆林宫、红场,无不心驰神往,如果真让他们亲临其境,难免会失望。红场的规模和设施与天安门广场不能比,是那种西欧城市,市政厅前常见的空场地,更像一段碎方石块铺成的宽马路,中段隆起,南北两端有下坡;周围有彩色圆顶教堂、博物馆和旅游商店等。在一座红砖楼房旁边,三位装扮成马克思、列宁和斯大林的人,摆着“导师”们的习惯姿势,惟妙惟肖,很多游客争相与他们合影,每次收费150卢布(约合45元人民币)。看那三位“伟大导师”认真地数卢布,颇具滑稽感。

红场西边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建筑群。外围极不规整的红色宫墙内,耸立着五座色彩风格各异的教堂,多个金色大葱头型圆顶,在蓝天、阳光下熠熠生辉;尖锥型塔顶森然林立,显得高贵于周围建筑。古代遗留的铜炮王、钟王摆在教堂外供参观。由绳子隔开的办公区里,数栋五六层高的俄政府办公楼,显得平淡无奇。普京总统的办公室,就在其中一座楼的四层一角上,距离游客百米左右,有人正向那里指指点点,无戒备森严感,只是在游客购票进入宫门时要作安检。

莫斯科市区,除中心部分的古建筑群具有西方风貌外,其他地方的建筑,大多类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长安街上的水泥楼房,但很难见到北京的那种笔直、平坦的大道。街道虽宽阔但多弯曲,好似故意为之,市区多见缓坡,逶迤流淌的莫斯科河回旋其间。有轨电车是主要公交工具,纵横交错的铁轨网,使路面起伏又颠簸。斯大林时代兴建的多处石材大厦或公寓建筑,雕刻着斧头、镰刀和旗帜等花纹,傲立于街边,仍然气势威严。十九世纪的石质凯旋门、二十世纪的不锈钢航天纪念碑、胜利广场雕塑群等等,向人们展示着英雄城市的辉煌昨天。

城内有大片的森林,白桦、小叶白杨等,都是自然生长,无修剪痕迹,灌木丛生,枝条蔓延。可能是雨量充沛、少风、缺日照的缘故,树木都长得像那里的姑娘、小伙——瘦长延拔。在彼得堡市郊,曾看到楼旁的树木高过十层。真可谓森林里的城市,森林里的国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观彼得堡

从莫斯科乘火车去彼得堡,整夜行程里难见城镇灯影,也无车站可停。火车内无普通硬坐,全是四人卧铺包厢,厢内设施坚固,有必备的卧具和储物箱,外加白色床单、被单、枕巾,要加费50卢布。同厢的两位漂亮姑娘退了那些外加品,节省了这项费用。在几天后的回程车上,同厢的又是两个女大学生,她们的恋人曾用英语告诉我们,不要欺负他的女友。

彼得堡是三百年前在一片沼泽地上崛起的城市,作为俄罗斯的故都,比莫斯科更具西方古典都市景象。无数金色塔楼柱顶直插云天,广场、宫殿、柱廊、纪念像等景观举目可见。比较其他西方名城,更显出空旷、宏伟的气派。美中不足的是街道建筑在用材和工艺点缀方面要逊色一些。黝黑宽阔的涅佤河蜿蜒穿过市区,碧波簇拥的数座大桥,连接着河岸上的城堡、楼宇;乘车在市区游览,感觉常在桥上往返。每座桥上都有为大型船舶准备的吊桥,要待半夜以后再打开。那庞然大物的开合,是彼得堡一景,因我们住在郊外无缘看得上。

西方的教堂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代表着该城的建设水准。建于十九世纪初期的圣埃萨教堂,是彼得堡众多教堂的典型代表,其建造之规模,用料之豪华,工艺之精湛等方面,堪称佼佼者。那几十根十余米高、三人方能合抱的,深红或翠绿色石柱,每根重110吨,都是从国外远道运来。高与白云相伴的金色圆顶,站在芬兰湾的航船上就能瞧得见。教堂内可同时容纳14000人做礼拜。陈列镶嵌着无数的精美雕塑和壁画,可媲美艺术展览馆。不亲临现场,很难想象其非凡的富丽堂皇,雄伟大器。

看那市外的乡镇,更觉地广人稀,视野开阔,空气透明。蓝天下朵朵白云延伸到极远,朝日和夕阳如中午一样刺目耀眼。民居多是二层木楼房,用圆木建造,涂着彩色油漆,类似儿童的积木玩具,门窗皆是双层玻璃,房上的烟囱必不可少。据说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,那些生长于小市镇里的德国士兵们,行进到俄罗斯的莽莽旷野上,顿觉自己渺小无助,很多人精神崩溃,患上了恐陆眩晕症。

那一方水土

俄罗斯随处可见的历史名人雕像、纪念碑和博物馆等等,衬托出浓郁的文化氛围,旅游景点上的商业气息也很招眼。多见成排的彩色木房或大片货架、地摊,也有拿着集邮册或缀满纪念章军帽的游卖者。商品多见军用望远镜、指南针、皮货、琥珀饰件、木雕动物玩具等。最多、最抢眼的是画着各国现任首脑像的多彩木质套娃,当你拿到手里时,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,每一个木娃内都套着从大到小五六个。如俄总统普京的像里套着从叶利钦往前数直到列宁的像,我国的领袖则从胡锦涛到周恩来、毛泽东。未见朝鲜首脑的套娃,他们仅有形象近似的父子二人,不便制作成套,可能也没朝鲜游客有幸去购买。

与旅游点形成反比的是,市内的商业面貌极不彰显,无论商店内怎样琳琅多彩,店门面皆是普通有门牌的入口,难觅橱窗或灯箱广告牌之类,一概保留着淳厚的古建筑外观。那些企业或政府机关的大门,更是朴素而低调。我们的乡镇级政府和企业的大门,足以胜过那里国家级机关大门的威风气势。闻名于世的列宾美术学院,曾培养出许多有国际影响的美术人材,看那大门,仅是面对着对涅佤河的一座街边老楼的入门洞,既小又陈旧,院名铜牌锈迹斑斑,令人心生怀古之幽情。

印象最深的,还是那些参天大树下的绿色世界里,屡屡澄明阳光播洒的草坪上,群鸽与游人亲近,连那些乌鸦.麻雀.喜鹊也能在人群里穿行觅食的自然环境。听说曾有我们的个别同胞,以轿车后备箱内的食物为诱饵,带回许多飞禽以饱口福,毫不在乎爱护环境,珍惜生命之意义。

俄罗斯民族普遍信仰东正教(天主教的分枝),因而教堂随处可见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苏联政府曾镇压过大批宗教人士,共产主义成了他们唯一的信仰。二战时,宗教界曾利用其国际关系,做过一些有益工作,政府才对宗教捎有宽容。苏联解体后,东正教又卷土重来,原有被挤占挪用的教堂,全部恢复宗教活动。我们所参观的教堂,多是近些年刚整修装饰一新的。牧师神父已成为最受尊敬的阶层,众多信徒和游客汇聚在教堂内外,熙熙攘攘,繁荣异常。听了许多恐怖事件的报道,难免心有余悸,再看那里的市面上,仍然是一派温馨、祥和景象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那一群人

黄发碧眼、高鼻深目,是我们概括洋人的突出特点。我们的美术工作者面对西方的绘画、雕塑图片,无不赞叹其对人体比例、体块、曲线的大胆夸张。当你漫步在他们的街头、海滨,细察那些俊男靓女,多是高身材、小面孔、头小而腿长,方觉无需夸张,他们原本就是那副模样。

一次在雨中参观《青铜骑士》雕像,有两伙正在那里举行婚礼的青年,皆着装素雅、胸隆臀圆、曲线毕现;雨伞下交杯换盏,令我们同胞艳羡的像机不停。与窈窕少女们形成反比的是那些生育后妇女,多见膀大腰圆,体重翻番,颇能引发青春易逝,韶华无踪的感叹。

阳光下,看他们的皮肤上绒毛闪亮,很象是搽过亮肤霜。欧洲的天气阴雨太多,阳光和酒精可能是他们驱散湿气的有效良方。每遇阳光播洒,他们会趋之若鹜,我们则避之不及。能把皮肤晒成深红色,成为他们的奢侈和荣耀,但用不几天又要恢复到苍白的原色。另一个少被察觉的现象是,他们无论男女老幼,步行的速度个个出脚不凡,笔者自觉是腿脚出众者,却经常被那些提着手袋的老妪们匆匆超过,很难见到我们常有的邋遢松散步态。

北方的夏季,晚九点后落日,十点多仍天光明亮。早晨十点上班,晚五点下班是他们的老定数,其余时间里,多见男子提酒瓶,女子叼烟卷,闲聊在花坛旁。也有青少年穿冰鞋、踏滑板追在广场上。还能见到骑马的少男少女,婀娜多姿地漫步在大街上,他们的马都是寄养在郊区,随时牵来闲逛。

星期四傍晚,在莫斯科马戏院前的广场上,见很多人在作着手势,导游解释:今晚是聋哑人的社交聚会日。其他人员(如同性恋者)的聚会日是何时何地?不得而知。在夜晚的酒吧里,经常有女子脱衣舞,而在星期一晚上的彼得堡酒吧里,会有男子裸衣舞表演,真让我们的女同胞大为兴奋,感叹一番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品味西餐

凡出国旅游的朋友,无不想亲口享受洋人的饭菜;俄国的大餐,让我们这些吃贯中餐的人着实不知其妙。西餐馆内皆四人一桌,先上一小碗红色酸汤杂菜条,名为沙拉,一盘酸味黑、白面包片,可自加蔗糖、盐、胡椒面、果酱、黄油等小包调料。再上一盘马铃薯块或薯泥,有时是米饭,加几块红烧牛肉或鱼块。后上奶油甜糕和肉汤煲,最后每人一杯热咖啡或茶。饮品还有牛奶、泉水、啤酒等。几顿西餐相差不多,服务标准规范,卫生讲究,餐巾餐纸齐备,用具一律是刀、叉、勺三件。唯有自助式早餐最易享受,各类糕点、果汁、稀粥具全,让人感觉食之有味。

我们曾偶然光顾莫斯科的一家餐馆,外观象林边的田园农家,厅内光线黯淡,木质柜台桌椅,厚朴旧如文物。墙壁上的老式镜框里,有多幅大国首脑们就餐的照片。在那古色古香的环境里,恍若时光倒流,回归到农耕时代。我们每人要了一个牛腿型面包,形状美观、色彩可爱;再加两小块牛排,食之不足半饱,结帐时才知餐费奇高。

 乞丐问题可能遍布全球,但乞讨的方式大不相同,俄罗斯的乞讨者,或称“街头艺术家”,多是西装革履,弹奏着乐器,或穿民族服装,唱着民歌,地上摆个盘子,任人施舍。曾见一个立于教堂外的年轻女子,闲静无言地观望着人群,好象在等朋友。我们出教堂时才发现她脚下有盛硬币的盘子,令人感慨其乞而不失风度的文明水准。

生长于那方水土的人们,曾经有过不可一世的辉煌,依然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;多数人受过良好的教育,因而处事能从容不迫,在低收入高消费的现实生活中仍能悠闲自得。即使在各类排队时也能不焦不烦,能对任何外国人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气度。我们曾自认为“地大物博”,比较他们才知道很贫乏。我们的农村在多年的粮荒之后,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仅一年,就能做到食粮无忧;但是,又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劳作,很多农民兄弟仍然徘徊在温饱线上。我们的富裕阶层,也要牺牲少有的假日,去奔波钻营,难得安闲。除去历史和制度等原因外,人均占有的资源因素显而易见。拥挤的生存空间,使我们身心浮躁、性格扭曲、目光短浅,霸气和奴颜占据着多数国人的脸。在俄罗斯的宾馆里,我们曾因服务生没有友好的表情,而心生愠怒;在国内,我们的哪个行业,对洋人不都是时时、事事给予优惠和礼遇?导游提醒说:俄国人对外来者就是这副脾气,在乡村里好得多。

三个导游

在国外做导游是多数留学生乐意的职业。我们的第一位导游,自述是中国与巴拿马印弟安人的混血儿,二十多岁,头顶束着马尾辫,一个打扮异类的帅哥。他生在巴拿马,十多岁随母回中国青岛,在省工艺美院就读两年后,来俄罗斯美院读平面设计专业,也学点雕塑课程。帅哥好像见多识广,也相对油滑,国籍意识不强,谈到中国的生存环境,说无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是差的,青岛也不例外。帅哥带我们在红场游览,经过附近的各类商店时告诫我们:这些地方是专宰游客的利刃所在,然后带我们转过一条街,到一处较僻静的商家,推荐购买了许多赤金、琥珀类纪念品。离去不远,帅哥说眼镜忘在商店里了,回去取来。数日后,团友们才悟出,那是帅哥去拿回扣的。

第二位导游,是彼得堡的已有两个孩子的俄罗斯女士,肥胖健壮,热情开朗;曾在北京留学一年,汉语不流畅,能介绍出各个景点的历史典故年代,但对我们要求的专业考察,显然是勉为其难。所幸我们的领队联络了正在列宾美院读雕塑博士学位的L君,为我们做专业介绍,只求女士带领我们参观完各处应到的博物馆、广场、宫殿等。看了彼得堡的多处列宁雕像后,女士说:北边的邻国芬兰,对列宁准许他们独立,至今怀有感激之情。“我们的列宁,和法国的拿破仑、你们的邓小平都是一米五的矮个子,都是智慧无比的伟人。”

第三位导游是安徽籍的厚道小伙,正在莫斯科读汽车管理专业硕士学位。问其具体籍贯,他说家乡很不出名,但今年也出了扬名世界的事,即假婴儿奶粉事件,让他难以启齿。前些年大批中国的劣商劣品冲击俄罗斯,让俄国人对我们有了偏见,特别是大城市里。在游览几个小城的路途中,感觉那些居民平实、善良、友好。在沿途购买胶卷和纪念品时,常难以兑换到卢布,小伙都及时地借给我们,那是他专为我们准备的。有次夜晚,小伙要下班回宿舍了,我们几个团友相约去地铁参观,请他指路。小伙说很担心,一怕我们迷路回不来,二怕我们遇到警察以检查证件为名索小费,三怕夜晚的酒鬼多,会滋事,他要求我们带好住房卡,记住他的电话以随时联系。果然在一次地铁停站时,见到一个大块头酒徒站立不稳,踉跄滚出几米外,碰着几个乘客,所幸不是故意滋事的,还能以满口的酒气连声道歉。

地铁和交通

莫斯科地铁因艺术品的点缀而闻名于世,现在看那七十年前的工程,仍然表现不俗。除实用、坚固外,不惜工本的修饰外观形象,正是西方人的做派,真正让我们理解了西方美术史总把建筑史列入其中,总把建筑归类到艺术领域的原委。真是艺术无处不在,那许多条地铁线路都以不同色调作区分,每一站的柱廊、大厅、墙壁上,再以不同门类的艺术品作装饰,如浮雕、壁画、马赛克镶嵌画、雕塑等等。表现的内容有工、农、兵、教、科、文、卫各行业,再有陆、海、空、音、体、美的具体分科,古今历史故事、风土民情、人物风景等等,难计其详。在我们乘坐地铁回程或转站时,就是以记住某些站点的描绘内容、和装饰风格为线索的。

再看彼得堡的地铁,也有惊人之处,站在缓缓而下的扶梯上,看不到前边的尽头,一直深入到地下百多米,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。那是贯穿城内的涅佤河水深原因必需开凿的深度。再看地面上的街道,并不比我们的小城市拥挤,真佩服他们,能在几十年前就营造了如此浩繁的地铁工程;让我们能在宽松的环境下,以悠闲的心态去观赏老沙皇留下的那些辉煌遗产。今非昔比的是,俄至今还没修通一条高速公路。但在普通的公路上,车速仍能跑到每小时百公里以上,因为路上没有行人,只有飞驰的车辆。

我们乘中巴车去几个小城市,只觉穿行在缓慢起伏的林海中,铁路、高压线路很像林中的巷道。植被丰茂而看不见溪流,更无秃岭石壁,常有湛蓝的湖泊,如点缀在林海里的明镜。少见耕地粮田,听说庄稼地要经常换茬休耕。叉路口常有警察出没检查,我们的司机曾被罚去300卢布,在费拉基尔城,又因转弯不合适,罚去50卢布。他们的交通规则好像是上路、下路都要先右转弯,再寻机会调头。

城内常见的车辆新旧参半,新车多是德、日制造高档车,旧的多是国产车。虽然常有罚款,但被罚的多是高挡车,警察很少光顾旧车和低挡车,可能没有多少油水可捞。汽油价每升约10卢布,低于国内,没有其他税费,因而一般家庭养车不感觉太累,平均三四人一辆。城市面积大,多数市民住在郊外,上班路程远,又要经常到乡间度假,轿车是他们必需的代步工具。上下班高峰和周末时间的交通拥堵也属常见。

在俄留学

俄罗斯曾孕育了许多世界级文学泰斗和艺术大师,走在那片土地上,如履圣迹。亲眼目睹哪些耳熟能详的美术原作,倍感亲切。年长的团友听到街上响起熟悉的歌曲,能激动得随曲起舞。

近些年,出国经商、留学者难计其数,曾有传言: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,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。外国的景点上涌动着大批熟悉面孔,各个博物馆里也增加了汉字介绍。俄罗斯的学校也与时俱进,大增了学费。列宾美院虽地处彼得堡,但因其积淀、蕴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,汇聚了大批俄罗斯最有影响的专家教授,其声誉超过莫斯科的苏里科夫美院。其学费以法国的美院为标准,读预科(学习俄语),年学费4500美元,以后渐增,到读博士时,年学费7000美元,本国学生学费仅1000美元。其他文理类院校学费要低得多。另外还有生活费年约2500美元,住校宿舍费年约300美元,到校外租住房费年约1000美元。

莫斯科的学生打工机会多些,其他城市很少,一般两三年后,掌握了语言再自寻机会。如送报月100卢布,餐馆帮工月500卢布,翻译月600卢布,经商练摊月800卢布左右,街头画像每幅约100卢布(不知有无税收),作导游收入最好,也稳定。还有为新生找住房、购买物品、介绍学校等收中介费的。

我们认识的L君是较成功的留学生。他于上世纪末在国内雕塑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,后自费去读列宾美院。现在博士学位已近读完,还兼任了该院的助教,月薪100美元(名教授月薪200多美元),很受师生们尊敬。其爱人是俄籍乌克兰血统的金发姑娘,正在该院读设计专业,长相姣美,不会说汉语,见我们时有些腼腆。L君还在彼得堡市内开了一家中餐店,餐厅里摆挂着中国风格的书画饰物,或农村旧式用具,感觉有艺术品位,是旅游公司的定点餐厅,每天有旅游团光顾;当地人也追寻其异域风情前去就餐。L君每天早晨开着国内少见的单开门轿车,为餐馆购菜,晚十一点去结帐,收入足够学费。学习紧张、生活充实,近期要在市外百余里的河边上购一栋旧房子和几亩果园地,以作休闲,价格约3000美元。

鉴赏雕塑

L君率我们参观了列宾美院和几个雕塑家的工作室,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。见一洋学生,正在做他的硕士毕比创作,已费时九个月。作品是一抱孩子的妇女与几个儿童群雕,高约三米,用深绿色橡皮泥材料,塑造得很写实。组合人物相拥又通透,有多层的间隙和镂空,会让我们的翻模工望而生畏、一筹莫展。听说该生曾拒听导师的劝告,坚持这一做法。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他说:“如果想省工,就不必要做。”

也有雕塑家在作各类形式的探索,如工艺性强的,夸张某一局部的,强化某种质感的,或铸铜时追求偶然效果的;但没见到国内流行的观念类作品。L君曾带我们到郊外,看了一片林中空地上的雕塑家创作营地,见到一些做工精良的意念性造型 ,多是在形、色、线、面上作推敲。

前几年,彼得堡为纪念建市三百周年,新建了几樽历史名人铜像,竟标遴选非常严格,工期充裕,造价可观,最终完成的作品,市民反映也很满意。有许多著名雕塑家参与,设计制作了很精致的成品材料小样,连同实地环境的沙盘,都做的一丝不苟。像我们国内盛行的仅靠色彩缤纷、花枝招展的电脑效果图方案,会让相关领导赏心悦目,估计难以逃过那些专家们的挑剔眼光。

莫斯科新圣母公墓里洋洋大观,积累了百余年的上千座墓碑雕塑,构思颖异新奇,多铜、石材质,人物刻划生动完美,神采毕现。近些年增加的那些表达意念之作,仍很精到,让我们印象深刻,穿梭留连。忘记了那是古人长眠的墓场,更像是升华我们灵魂的艺术殿堂。

在各地也见到许多的人物或事件纪念碑雕塑,有的常燃着焰火,多数摆着鲜花,常有新婚伴侣和游人在观光留影。除已介绍到国内的那些重要作品外,也有的施工制作欠精良,有赶工期、做形象工程之嫌;但在总体上,比国内常见的“城雕”要好得多。更少见到国内流行多年的圆球、钢柱、螺旋体之类。我们的室内雕塑创作,无论写实的、抒情的、浪漫的,比他们仍差一大步,审视国情,赶上这一大步尚需时日。看过他们博物馆里的林林总总,觉得仅有感叹的份,在快餐文化的时代,我们没有了那种环境和土壤,更没有了那份创作心态。可能象我们的唐诗、宋词,高峰难见了。

十余天里来去匆匆,身体疲惫,精神亢奋。看到的是一个有辉煌历史的民族,一个曾经显赫炫耀的英雄国度,而今已是铅华洗尽,返朴归真,那些灿烂文明结下的累累硕果,足以让世人眩目惊叹。因笔者是临时决定随访,所带摄录工具有限,多靠眼看脑记,难免浮光掠影,或有侧听妄言之处,仅作笑谈。读者如有机会去作实地考察,感受会明晰全面的多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4.10.6

 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